在石家庄赞皇,有一家名为河北枣能元食品有限公司的企业,能够把吃的红枣转变为能喝的饮品,而且产品远销加拿大、韩国等国家,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。能做到这样,河北枣能元食品有限公司靠的是什么?记者到该企业一探究竟。  9月24日,在河北枣能元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记者顺着参观通道一路走来,透过巨大的玻璃窗看到,经过严格检验的大枣被送入生产线,经过蒸煮、去皮、去核等一系列加工,大枣被制作成了一罐罐饮料。  “把吃的红枣转变为能喝的饮品,说起来简单做到却不易。红枣的营养成分非常高,但做成饮料的话,如果枣皮枣肉不能完全剥离,不仅影响饮品的口感,也不利于营养的吸收。因此,我们面临三个难点,分别是物理去皮、去核以及枣肉乳化,当时国内没有类似的技术可以借鉴,一切只能从零开始。”河北枣能元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建军颇为感慨。  在决定生产饮品前,河北枣能元食品有限公司以农产品进出口贸易为主要业务,依托赞皇45万亩大枣资源,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企业年效益约3000万元。但肖建军明白,以发展的眼光看,全国红枣市场整体供大于求,企业转型是必然选择。  转型怎么转?在肖建军看来,赞皇45万亩大枣资源是“根”不能丢,唯有依托科技创新,提升产业附加值,才能探索出一条发展新路。  于是,河北枣能元食品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,聘请中国农科院、河北科大、河北农大等科研院校教授组成研发团队,一次次探索,一遍遍重来,花费3年时间,公司终于研发红枣去皮去核枣肉乳化技术。  但没有来得及高兴,新的问题随之而来,没有生产设备怎么办?“我们从意大利、德国、韩国等地进口设备逐步组装调试,由于一些设备无法适应浆渣分离技术,企业为此损失了近百万元。”肖建军说。  多次尝试后,科研团队最终想到了采用关键设备定制、部分设备进口的办法,成功组装了中国第一条红枣果肉食补养生饮品生产线,填补了全国红枣果肉饮料的空白。  掌握了核心技术,河北枣能元食品有限公司很快生产出第一批红枣果肉饮品,经全国试销以及市场盲测,饮料广受好评。随后,公司带着红枣果肉饮品参加了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,拿到了50多个订单,总价值2000余万元,成了当年展销会上饮品行业的一匹“黑马”。  随后几年,河北枣能元食品有限公司根据消费人群,生产出15款不同种类的饮品,获得源源不断的新订单。“目前,公司实现了全自动化生产,年利用红枣2000吨,年收入约2亿元。”肖建军说。  如今,企业早已步入发展正轨,但科研创新的脚步却不曾停止。  “没有一个风口是永恒的,唯有不断创新才能行稳致远。这几年我们已经先后获得32项国家专利。目前,我们正在研发环磷酸腺苷生物提取、生物酶解等技术,这些技术能够更好提取红枣中富含的营养,为公司开发新品打下了坚实基础。”肖建军告诉记者。(记者 李坤晓 通讯员 王晓丽 刘世伟)